专家视点

  • 抗疫中慈善组织道德建设的反思周中之[1][摘要]当代中国抗击疫情期间慈善组织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更凸显了加强慈善组织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慈善组织道德建设,必须把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大格局中加以思考,正确认识和厘清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政府在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中居主导地位,但必须激发慈善组织的活力,并给予充分的空间。为了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须贯彻公正原则和效率原则。必须顶层设计,明确大思路,建立和完善制度,为慈善组织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区分宗旨与方法,坚持慈善组织道德建设的正确价值导向。[关键词]慈善组织道德建设抗击疫情慈善组织是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加强慈善组织的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履行其神圣使命,有着重大意义。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袭击中国,是对中国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的重大考验。慈善的本质是伦理的,加强慈善组织的道德建设,是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抗击疫情期间慈善组织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更凸显了加强慈善组织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慈善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
  • 在区域经济学的空间尺度下,北外滩是一块非常狭小的地理区域。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外滩占地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河域面积约0.7平方公里。恰恰就是在这一小块地理空间内,将打造与外滩、陆家嘴错位联动、居职相融、孵化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汇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发展要素的世界级会客厅;全球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型示范区。根据规划,这一狭小区域的总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过840万平方米,不仅超越了徐家汇商业中心,而且也超过了南京西路商业中心。可以说,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将是继1990年以来陆家嘴之后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发区域。所以,规划一经公布,就有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开发公司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企业,纷纷集聚北外滩,前来接洽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业务合作、人才汇聚等事宜。笔者认为,北外滩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要抱着当年浦东开放开发的气概与热情,也要具备搞出精密航天机器人的那种绣花针般的功夫和心态,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努力打造其与众不同的特色。而当前最急需的恰恰就是,各级政府、各个街道、各个社区以及全社会都
  • 谢江平:达尔文历史观的近唯物主义解释——进化论与唯物史观关系再思考达尔文历史观的近唯物主义解释_进化论与唯物史观关系再思考_谢江平.pdf
  •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耿步健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生物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之所以如此,缘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的《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堪称国际社会较为全面的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框架。2000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通过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从目标、适用范围、事先知情同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标识、国家主管部门和国家联络点等方面对于生物安全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我国,尽管还没有专门的生物安全法,但相关的立法一直都在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跟进。即便如此,我国还是发生了众多的生物安全事件,如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H1N1流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缺少相对完善的生物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对于生物安全法应建立什么样的法治保障体系还不够清晰。对于生物安全,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并根据当时的生物安全形势推进生物安全法治保障体系的建设,只是把重点放在了生
  • 目 录【卷首评论】01在深化改革中建设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周 坚)【本期关注】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04 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程的理念与思路(韩 震)06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原则、遵循与路径(霍军亮)09 “双一流”背景下推进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李 平 吴玉程)12 学校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的协同创新研究(张凤池)【理论视野】15 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逻辑与治理模式(史秋衡 周曾艳)18 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汪庆华)21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融入高校劳动教育(郭 婧 赵健杰)【党建思政】24 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高校思政工作“新三同”的理念与实践(李 昕)27 从“云思政”到“融思政”——抗疫期间高校思政工作的经验与升级(宋 来等)30 抗疫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育人的几点思考(侯庆敏等)33 守正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于东超)36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标准探析(时 伟 张慧芳)【深度访谈】39 高校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访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唐景莉等)【推进“双一流”建设】43 “双一流
  • 0-->石向阳绘0-->■理论特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社会主义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构建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理论创新速度与新事业新实践开拓速度成正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典范、卓越样板,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社会主义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构建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认识—解释”层面的科学性意识形态首先要认识和解释世界,说清“是什么”,才能阐释好“为什么”“如何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迁,发时代之新声,保持与时俱进、
  •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在抗疫中得到了更为深刻而鲜明的彰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携手抗疫的“中国主张”,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这些主张主要有六个维度。直指要害:明晰“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实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运用辩证思维,总体把握、全局审视、科学判断当前全球抗疫的主要任务,得出了“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这一科学论断,旨在呼吁世界各国在此次全球抗疫的过程中抓住当前工作的主要矛盾,切实应对当前面对的共同危机与挑战。然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部分西方国家不仅没有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全球抗疫的重要性,反而忽视主要矛盾,推脱责任,恶意指责其他国家的抗疫工作,无端猜忌病毒的来源地。这一系列行径严重阻碍了全球抗疫的共同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情流行的扩大化态势。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科学论断是当前全球抗疫必须正视起来的必要前提。任何企图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的行为,只会将国际抗疫努力拖向消极僵局,偏见与推责并没有出路。指明方向:作出“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论
  • 全书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张志丹李尚宸理论之光挥洒中华大地,实践之果成就民族希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反映了治国理政之新与实践之新,是指引民族复兴航向的最新“教科书”。顶层设计与脚踏实地纵观第三卷,全书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创新理论成果。从中可以深切感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民的诉求、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勤劳刻苦、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党建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要求我们系统掌握马